在電商環境中,用戶從進入頁面一刻到形成轉化,我認為要經過 [接收信息-轉化信息-認可信息-消費信息]4 個階段。頁面上,從活動整體到細節,都會影響用戶的瀏覽感受,而我們盡可能得讓用戶在瀏覽頁面時舒服一點,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跳出。以下為個人一些看法的分享。
在大數據時代,推崇千人千面并非空穴來風。有效的信息傳達,能提升頁面的瀏覽效率,更快地擊中用戶需求,形成轉化。
舉個栗子,當我們在頁面有12345….若干個內容想推給用戶時,用戶的需求是離散型的,你永遠猜不到用戶想要的是什么,而且,你的YY 遠不及大數據的精準。通過個性化的推送,對用戶而言能更快找到想要的東西外,對于業務,也能合理分配資源,長尾的商品/內容也能得到一定的曝光。
所以,用戶瀏覽起來當然舒服,業務分配資源也分配得“舒服”。
上面提到用戶的需求是離散型的,在電商環境中,我們更多還要服務于業務的目標。那么如果用戶需求并非工具型產品那樣明確,業務目標的壓力又如此迫切,我們該如何做呢?
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強業務訴求的情況,一進頁面就是一個彈窗,duang~~~ 講真,如非情非得已,箭在弦上,迫在眉睫,實在不建議這么做的。
首先,我們需要考慮用戶對彈窗內容是否具備預期;
另外,彈窗內容是否足夠吸引,內容優先級是否高于原本頁面的所有內容,比如最直接的萬金油的“分錢”;
如果與用戶進行操作的預期結果不符且內容又不夠吸引,往往會造成一種“廣告”“煩躁”等各種問題;
所以,強制性彈窗不但沒有完成業務目標,還導致更多流量的流失,賠了夫人又折兵。
那么我們在“允許”的情況下,不做不符合用戶預期的事,我們可以提取業務訴求的關鍵元素,盡量與頁面融合;如若該業務優先級較高,我們完全可以拔高其在頁面的優先級;畢竟用戶滑動頁面的成本,比起點擊關閉彈窗的成本,要低得多。只做引導,少做干擾,用戶自然舒服啦~~
掌控指的是用戶對頁面的控制能力,上面也提到了我們不做強制性彈窗,從用戶對頁面的掌控維度上,也是能避免用戶失去對頁面的掌控權。那么為什么要給用戶控制頁面呢?
人類對于自主控制的需求是與生俱來的,從生下來之后就會對周邊的環境和事物產生控制的需求,只有它們受制于自我的掌控之中,才會感到舒適和安全。
當用戶在進行頁面瀏覽時,有些是帶著明確目的瀏覽的,有些是帶著半目的瀏覽的,還有更少的一部分帶著無目的性瀏覽的;當用戶帶著目的進行瀏覽頁面時,如若用戶感到迷失or不安全,很容易會產生流失,而常見的“全局導航”,則是讓用戶明確知道自己在哪,在做什么,未來該做什么。
另外的,也盡可能減少頁面內容的高度同質化,否則,用戶感受不到差異,也很容易產生迷失。
所以,當用戶對頁面具備掌控力時,頁面是可控的,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戶的舒適度。
帶節奏?這里可不是游戲中的打野多去gank然后carry全局。而是在頁面中,我們對內容的分布,架構上,有一定的主次分明以及控制瀏覽節奏;上面也提到內容避免高度同質化,讓用戶感受到內容差異,這也是從一定程度上能夠“carry”頁面節奏。
合理分配內容,讓用戶瀏覽起來,知道你頁面有些什么內容,哪些是重點。我們常常會提到頁面缺少重點,也許是因為什么都想突出,什么都想重點,最后什么都不是重點(So sad…)。
在設計上,一個小小的功能按鈕,也能有很多種設計形式,體現多種信息層級;你可以梳理信息的優先級,該高則高,相對低的將其優先級壓低,自然而然,頁面有所重點,有所節奏,用戶瀏覽起來也不會覺得頁面層級過“平”or get不到重點,業務優先級較高的也能相對突出,達到目標。
所以,節奏很重要,全靠你“carry”,用戶自然就舒服點咯~
上面提到有 4 個點“多個性化,少自以為”;“多做引導,少做干擾”;“多給掌控,少讓迷失”;“多帶節奏,少做堆砌”(有點雞湯的趕腳…)。
核心也是在設計頁面時,多做用戶訴求與業務訴求的平衡,以致天平不會一方倒,這樣才能實現雙贏,產生更大的效益(當然,電商環境會比較特殊一些)。
以上,為本人對于頁面設計的一些感悟的分享,歡迎留言一起探討~
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